Search

台灣黑心鳳梨的鬧劇

黑心鳳梨在新加坡市場已經變成一個普遍的現象,除了少數沒問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台灣黑心鳳梨的鬧劇

黑心鳳梨在新加坡市場已經變成一個普遍的現象,除了少數沒問題以外,大多數都有內部黑心的問題,有的人戲稱這是太陽花鳳梨(雖然看起來真的有點像),甚至有惡質的批評者說這些鳳梨都跟台灣人一樣,黃皮黑心,這樣的批評當然很令人憤怒,但為什麼今天會發生這種情況呢?

台灣鳳梨在3/31號新加坡的NTUC超市全面下架了,而3/31新的台灣鳳梨又在昇菘超市上架了,而昇菘為了避免俗稱黑心的問題,在架上還放了一顆切一半的鳳梨(第三張照片),看到這一顆鳳梨就知道,這樣的熟度當地消費者無法體會金鑽的美味,只會覺得難吃。

經過這一個多月的鬧劇,只是讓新加坡本地力挺台灣鳳梨的台灣人覺得丟臉,讓購買者覺得失望。這問題當然在日本市場也陸續發生,但情況沒有新加坡市場嚴重,因為日本東京室溫現在15度左右跟新加坡的28度遠遠不同。

從去年跨年開始,台灣陸續有三波寒流而二月中的時候也發佈了低溫特報,這些低溫的影響,造成台灣許多的水果供應期都延後,不單只有這陣子的水果,連五月要上市的芒果也受到影響往後延,今年本土鳳梨的適合供應期也一樣往後了。

所以目前台灣也沒有那麼多適合長期運輸的金鑽鳳梨可以出口,但在農委會的運費補貼及運作之下,出現一個龐大的消費需求使本土鳳梨在目前一片低迷的果價中,出現了一個異軍突起的高價,現在並不是買貨方可以好好挑貨的購買,而是就是這麼貴,要買就全包,你不要別人要的狀況。

甚至可以看到買貨6萬,運費66萬以上的情況,這樣會賺嗎?也有2噸澳洲鳳梨果錢16萬,運費50萬的現象,說明了很多人因為愛國,所以願意虧損,只為了宣傳台灣鳳梨,但這種消費能維持多久?這些需求能維持多久我也不知道?但這些需求當然會影響正常的鳳梨外銷。

操弄愛國的激情過後還是要回歸現實。

金鑽鳳梨就不是一個適合遠距運輸的品種,所以過去的出口都以中國跟香港為主,有沒有適合做遠距的金鑽鳳梨?

有,但是數量少,因為要熟度低較適合遠程運輸而甜度高的金鑽鳳梨本來就比較少。

就像台灣吃到榴蓮為什麼都是金枕頭為主?有很多品種都比金枕頭好吃,為什麼都是金枕頭?因為金枕頭最耐儲運,有些品種比金枕頭好吃,但消費者買回去可能是壞的,讓消費者感受到不愉快的消費,就不會有下一次的消費了。

大內外宣的激情過後,對外國的消費者留下的卻是黃皮黑心的心得。

Ps. 有人針對黑心的狀況提問,這裡我在這邊說明一下,黑心的情況有兩種,一種是黑腐,一種是寒傷,還有一種是少見的釘目果(花期寒害影響)判斷的標準在於果心,果心如果是黑的,就是微生物沿著傷口入侵造成的影響,這跟採收方式、採收後續處理有關,而有部分的黑心在側邊,就是果皮上有傷口微生物入侵的影響。
另一種是寒傷,果心不會黑,而在果心外側是黑的。
寒傷算是金鑽的品種特性之一,其他的品種不容易發生這種狀況,但金鑽的情況很嚴重,在本土市場跟短距離市場不容易有這個問題,但中距離市場就容易發生。
發生原因有以下因素:

1. 果實栽培氮肥過高:氮肥下的重,果實不耐保存,這種在蔬菜、水果都容易發生。

2. 櫃上冷運輸模式:果實採收後,尤其是日間採收,果心可能在28度以上,台灣大多數的包裝場沒有冷藏庫或是冷藏庫不足,導致鳳梨的冷藏是在貨櫃上進行,在滿櫃的情況下箱子又沒有考慮通風的設計,使果實燜燒再慢慢降溫,這是我認為最大的影響,中國、香港兩三天就開櫃了,櫃上冷的影響相對小。
3. 海運運輸時間、溫度、通風:海運運輸約在12-15度之間,但為了快速降溫會把溫度打低,但如果遇到船期延期,反而造成果實過冷。
4. 果實熟度、果實大小:果實熟度越高,果實越大顆,這種發生比例越高。
5. 品種特性:寒傷在經過低溫儲運之後並不會馬上有這種現象,是恢復到室溫之後逐漸造成,室溫越高影響越明顯。
6. 消費地溫度及儲運模式:如果消費地冷藏販售可以減少寒傷的發生,但鳳梨冷藏販售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